李湘把讲义放进皮质文件夹时,指尖蹭到了边缘的磨损处——这文件夹跟着她快十年了,边角磨得发亮,却被保养得干干净净。她抬头看见学员们还没动身,有人正低头在笔记本上速记,有人举着手机对着白板拍照,便又坐回讲台边的椅子上,像聊天似的开口:“既然大家还有兴致,我再讲几个‘反常识’的案例吧。这些场景看着棘手,其实藏着转机,就看你能不能抓住。”
她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泛黄的菜单复印件,是金沙食府十年前的老菜单,边角有咖啡渍的痕迹。“这是我当领班那年的菜单,当时有道招牌菜叫‘古法煨鸭’,要提前三个小时煨,每天限量十份。有天晚上七点,最后一份刚上桌,有个穿西装的男人走进来,直接跟我说‘我预定了古法煨鸭’。我查了预定记录,根本没有他的名字,正想解释,他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——是前一天他朋友在咱们这儿吃煨鸭的朋友圈,配文说‘金沙食府的煨鸭绝了,明天带客户来’。”
“他皱着眉说‘我特意推了别的饭局,就为了带客户吃这道菜’,旁边的客户已经开始看表了,明显有些不耐烦。这时候要是说‘不好意思,您没预定,卖完了’,等于直接砸了他的面子。”李湘的指尖在“古法煨鸭”四个字上敲了敲,“我当时让同事先给两位倒了杯热茶,跟客户说‘您朋友真有眼光,这煨鸭是我们老板从老家学的手艺,每天就煨十份,多一份都出不了那味儿’,先把客户的期待稳住,再转头对那位先生说‘您看这样行不行?煨鸭确实没了,但我让后厨给您做道‘松茸炖鸡’,用的是同个砂锅、同个火候,只是把鸭换成了散养土鸡,鲜味一点不差,而且这道菜平时不对外卖,是给老员工加餐的,今天算我给您开个特例’。”
她笑了笑,补充道:“我特意让后厨在砂锅边摆了片柠檬,端上来的时候说‘这道炖鸡得挤点柠檬汁去腥味,是我自己琢磨的吃法,您尝尝看合不合口味’。那客户尝了第一口就说‘这鸡比我上次在五星酒店吃的还鲜’,后来那位先生不仅成了常客,还介绍了好几个企业客户来办团建。”她把菜单复印件传给学员们看,“记住,顾客带着期待来,要是期待落了空,光说‘抱歉’没用,得给他们一个‘新的期待’——哪怕这期待不是他们最初想要的,但只要够特别、够用心,一样能让人记住。”
有个扎马尾的女生举手:“李老师,要是遇到那种故意找茬的呢?比如明明菜没问题,却非说吃坏了肚子,还在大厅里大声嚷嚷,就想讹钱。”
这个问题让教室里安静了不少,显然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事。李湘点点头:“这种情况确实棘手,我在金沙食府就遇过一次——有个男人吃完饭后捂着肚子说‘你们的菜不干净,我现在肚子疼’,他同行的两个人还拿出手机拍视频,说要‘曝光’我们。当时正是饭点,周围几桌客人都停下筷子看过来,我要是慌了,场面就彻底失控了。”
她站起身,模仿着当时的语气和动作——脊背挺得笔直,声音平稳却清晰:“我先走到他身边,没凑近(保持适当距离,避免让对方觉得被冒犯),说‘先生您不舒服,肯定得先顾着身体。我已经让同事打120了,医院就在隔壁街,五分钟就能到,到时候做个检查,要是真跟我们的菜有关,所有医药费、误工费我们全承担,绝不推卸责任’。然后我转向拍视频的两个人:‘你们拍视频没问题,但最好把我刚才的话也录进去——我们愿意配合检查,也愿意承担责任。不过要是检查出来跟我们没关系,这视频要是发出去,对我们店造成影响,我们也得走法律程序维权,这一点还请你们体谅。’”
“那男人听到‘120’和‘法律程序’,捂肚子的手明显松了松。我接着说‘其实您要是有别的需求,咱们可以去办公室谈,没必要在这儿耗着——您看周围这么多客人,耽误大家吃饭多不好’。”李湘摊了摊手,“最后他们没等120来,说‘算了,可能是刚才喝了冰啤酒闹的’,灰溜溜地走了。”
她走到白板前,在“真诚”旁边加了两个字——“底线”:“对顾客要真诚,但不能没底线。遇到明显讹诈的,先表明‘愿意解决问题’的态度,再不动声色地亮明底线——比如‘配合检查’‘走法律程序’,大部分人心里没底,听到这些就会退缩。记住,你越慌,对方越嚣张;你越稳,对方越没底气。”
太阳慢慢落到操场尽头的白杨树后面,李湘看了眼手机,说:“最后讲个暖心的案例吧,也算给今天的课收个尾。三年前冬天,有个老奶奶每天下午三点都来店里,不点别的,就点一碗阳春面,坐在最角落的位置,慢慢吃到五点才走。有次我值中班,发现她总把面汤喝得干干净净,就过去问‘奶奶,我们的面是不是太淡了?要不要加点盐?’,她笑着说‘不淡,就是年纪大了,喜欢喝热汤暖身子’。”
“后来我让后厨给她煮面时多卧个荷包蛋,端上去的时候说‘奶奶,今天面煮多了点,您帮我们多吃点,不然浪费了’。她一开始不肯要,我说‘您要是不吃,我就得自己吃掉了,我最近在减肥呢’,她才笑着把蛋吃了。”李湘的声音软了下来,“连续一个月,我每天都让后厨给她加个蛋,她也每天来。直到有天她没来,我还挺担心,结果第二天她来了,手里攥着个布包,打开是双棉鞋,说‘这是我给孙女做的,她穿太小了,看你每天站着,脚肯定冷,你试试合不合脚’。”
她低头笑了笑:“那双鞋我现在还留着,有点挤脚,但冬天穿特别暖。其实前厅工作就是这样——你对顾客的好,哪怕只是一个荷包蛋、一句关心,他们未必会立刻回报,但总会记在心里。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在应付‘刁难’,其实是在和顾客慢慢建立联系——可能是一次顺利的化解,可能是一次温暖的互动,这些联系攒多了,就成了别人抢不走的口碑。”
教室里静悄悄的,没人说话。邢成义低头看着笔记本,上面记满了李湘讲的技巧:“先共情再解决”“给顾客台阶就是给自己出路”“亮底线时要稳住”……但他记得最清楚的,是李湘讲老奶奶和棉鞋时,眼里的光。
李湘站起身,把文件夹合上:“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了。技巧能帮你们应付眼前的问题,但真心才能让你们在这个行业走得远。明天我会带你们去模拟餐厅实操,到时候可别只记着步骤,忘了带着心去做。”
她走出教室时,夕阳刚好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穿过操场,和远处宿舍的灯光连在一起。邢成义和学员们陆续走出教室,有人还在讨论刚才的案例,有人低头翻看笔记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不一样的神情——那是从“觉得应付顾客是负担”,到“发现其中有学问、有温度”的转变。
邢成义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,突然开始期待明天的实操课了。他想起李湘最后说的话:“人心没有固定流程,但真诚永远是最好的通关密码。”或许前厅工作最难的不是应付一百种刁难,而是在第一百零一种刁难面前,还能保持那份愿意去理解、去温暖别人的真心。操场的晚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过来,他深吸了一口气,觉得脚步都轻快了不少——原来一场好的培训,不只是教你怎么做,更能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第二天一早,邢成义特意提前十分钟到了模拟餐厅。这里完全复刻了金沙食府的前厅布局,红木餐桌擦得锃亮,靠窗的位置摆着仿真绿植,连墙上挂的水墨画都和李湘昨天展示的照片里一模一样。他刚找了个角落的位置站定,就见李湘推着一辆餐车走进来,餐车上摆着托盘、菜单、湿巾,甚至还有几个装着彩色气球的网袋。
“今天咱们实战演练,我来当‘麻烦制造者’,你们轮流当服务员。”李湘拿起一个写着“1号桌”的号牌递给邢成义,“从你开始,先熟悉下流程——引位、递菜单、点餐,记住,我会给你‘加戏’。”
邢成义深吸一口气,走到模拟餐厅门口。李湘挎着包走过来,故意停在门口东张西望,脚边还放着个半开的购物袋,露出里面的水果和零食——这是在模拟“带了外带食物”的顾客。邢成义想起昨天讲的“共情铺垫”,立刻上前一步:“阿姨您好,看您买了不少东西,是不是刚从菜市场过来?我们店里有寄存柜,您要是不想拎着购物袋吃饭,我先帮您存起来?”
李湘挑了挑眉,没接话,反而指着靠窗的位置:“我要坐那里。”邢成义刚想说“那里是空的”,就见李湘突然捂住胃:“不过我刚才吃了凉水果,现在有点胃疼,能不能先给我杯热水?”
这突如其来的“状况”让邢成义愣了半秒,但他很快反应过来,扶着李湘的胳膊往座位走:“您先坐下歇会儿,我这就去给您倒热水,再让后厨给您拿袋苏打饼干——空腹喝凉的容易不舒服,垫点东西能好点。”他没直接问“您要不要点餐”,而是先把“胃疼”这个需求解决了。
李湘接过热水杯时,眼里露出一丝赞许:“不错,没被突然的状况打乱节奏。但接下来更难——我现在要点餐了。”她翻开菜单,手指在页面上划来划去,“你们这菜怎么这么贵?一盘炒青菜要二十八?我昨天在菜市场买一把青菜才三块钱。”
邢成义想起“强调价值而非对比价格”,笑着说:“阿姨您懂行,菜市场的青菜确实便宜,但我们这菜是今早刚从郊区农场运过来的,没打农药,洗的时候还特意去了老根,只留最嫩的部分。而且我们师傅炒青菜用的是茶油,火候一到就出锅,脆生生的,您要是点一份,我让师傅少放调料,吃着跟家里炒的一样清爽,说不定比您买回家自己炒还划算——毕竟您不用自己洗、自己炒,吃完还不用刷锅呢。”
这番话逗得旁边观摩的学员都笑了,李湘也放下菜单:“行,那就来份炒青菜。对了,我不吃葱蒜,一点都不能放;油要少,盐也要少;炒完别用瓷盘装,给我换个不锈钢碗——我家里都用不锈钢碗,瓷盘滑,我怕拿不稳。”
一连串的要求像连珠炮似的抛过来,邢成义没露出不耐烦,反而掏出笔在点菜单上一一记下:“葱蒜不放、少油少盐、换不锈钢碗,我都记下来了。另外我多问一句,您是不是平时肠胃不太好?我们有个山药排骨汤,炖得特别烂,没放调料,就放了点姜去腥味,您要不要试试?喝着暖胃。”
李湘终于笑了:“过关了。”她站起身对所有人说:“刚才邢成义做得最妙的一点,是把‘挑剔’当成了‘了解顾客的机会’——从‘胃疼’想到‘苏打饼干’,从‘怕瓷盘滑’想到‘肠胃可能不好’,这就是‘同理心’的进阶用法:不只是应付眼前的要求,还要琢磨对方没说出口的需求。”
接下来的演练里,李湘把昨天讲的场景全演了一遍:扮演“喝醉的顾客”,故意把酒杯碰倒在桌上;扮演“带小孩的妈妈”,让“孩子”(用玩偶代替)把果汁洒在椅套上;扮演“对菜品挑刺的老人”,说鱼香肉丝里的胡萝卜切得太大,咬不动。
有个叫小美的女生遇到“老人嫌胡萝卜太大”时,直接说“那我让后厨给您切小点”,李湘却摇头:“老人说‘胡萝卜太大’,可能不只是‘嫌大’,而是觉得‘你们没考虑到我牙口不好’。你应该说‘爷爷您提醒得对,我刚才没注意您牙口不方便——这样吧,我让后厨把胡萝卜切成小丁,再炖软一点,您吃着不费劲;另外我再给您盛碗小米粥,熬得稠稠的,配着菜吃正好’。”
小美红着脸点头时,李湘又补充:“前厅服务就像拼图,顾客说的话只是拼图的一角,你得自己把剩下的角拼出来——他为什么这么说?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拼对了,自然能说到他心坎里。”
中午休息时,学员们围坐在模拟餐厅的餐桌旁,没人玩手机,都在聊刚才的演练。邢成义发现,大家讨论的不再是“怎么应付刁难”,而是“怎么让顾客更舒服”——有人说以后遇到带小孩的顾客,要主动递宝宝椅和围兜;有人说要记住常来的老人喜欢喝温茶,年轻人喜欢加冰。
下午的演练难度升级,李湘请了几个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来当“神秘顾客”,不提前说场景,直接进店“找茬”。有个穿夹克的工作人员一进门就说要找经理,说上周在店里吃饭时,服务员把他的外套弄脏了,到现在没给说法。
负责接待的是那个戴眼镜的男生,他没慌,先请对方坐下,倒了杯茶:“先生您先别急,外套弄脏了肯定得给您解决。您记得是上周几来的吗?穿的什么颜色的外套?弄脏的地方是袖口还是后背?我现在就调监控查,要是确实是我们的责任,干洗费我们出,要是洗不干净,该赔偿多少就赔偿多少。”他一边问一边记,条理清晰,最后还说“要是您今天着急走,留个联系方式,我查到后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,保证不耽误您事”。
那工作人员走后,李湘拍了拍手:“这就是‘解决问题的姿态’——顾客要的不是你立刻给出答案,而是看到你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办法。哪怕你当下解决不了,只要让他觉得‘你在为他操心’,大部分人都会愿意等。”
最后一场演练结束时,夕阳把模拟餐厅的窗户染成了金色。李湘让大家围过来,手里拿着一沓卡片:“这是金沙食府老顾客的‘偏好表’,上面记着谁不吃香菜,谁喜欢靠窗位,谁对酒精过敏。你们觉得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?不是顾客主动说的,是服务员一次次观察、记下来的——有人发现顾客总把香菜挑出来,就记下来;有人看到顾客总摸腰,就知道他可能不能久坐,主动给靠垫。”
她把卡片分给大家:“前厅工作,最高级的技巧不是‘应付刁难’,而是‘提前避免刁难’。当你足够了解顾客,知道他们的习惯和偏好,很多‘刁难’根本不会发生。就像老熟人见面,你知道他不喝冰的,直接递温水,自然不会有矛盾。”
邢成义看着手里的卡片,上面有一行小字:“张阿姨每周三来,带孙子,要宝宝椅,喜欢番茄炒蛋少放糖。”他突然明白,李湘讲的不只是服务技巧,更是怎么把“陌生人”变成“老熟人”——不是靠套路,而是靠用心。
离开模拟餐厅时,邢成义看到李湘在和工作人员收拾东西,她拿起那个装气球的网袋,递给旁边一个帮忙的小姑娘:“这个你拿着吧,下次有带小孩的顾客,用得上。”小姑娘笑着接过去时,邢成义突然觉得,所谓“专业”,或许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,把每一个顾客都当成需要用心对待的人。
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,今天没记太多技巧,只写了一句话:“比应付刁难更重要的,是让顾客觉得被用心对待。”明天的课要讲收银和投诉处理,他突然一点都不觉得难了——只要带着心去做,再难的事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。